本页位置: 首页 → 新闻中心 → 中新专稿
广东竖起首个旗杆斗
2009年09月21日 21:01 来源:广东新闻网
这根标志中国1300年科举制度的旗杆斗,重140公斤,杆身选材柚木,斗选材杉木,由6个工人小心翼翼抬上旗杆墩。
这对呈官帽斗形的旗杆斗,上宽下窄,上长101厘米,宽56厘米;下长67厘米,宽42厘米,斜长56厘米。根据现存一些县志记载,过去制作旗杆斗在尺寸上特别讲究,鲁班尺上101即“顺科”,56即“旺财”,67即“登科”,42即“登科”,都是一些吉利的数字。在斗的侧面上雕刻着一对漆金鳌鱼戏珠图案,寓意吉祥深远,既有独占鳌头之寓意,又有走运避邪、佑护一方的传统意义。
作者:黄丹彤
伴随着1905年中国科举制度废止而匿迹的旗杆斗,昨天(20日)上午在广州花都“故乡里”民俗博物馆大夫祠前被重新竖起,这也是目前在广东重新竖起的第一个旗杆斗。双斗旗杆即代表殿试第二名榜眼。
这根象征中国1300年科举制度的双斗旗杆,重140公斤,杆身选材柚木,斗选材杉木,由6个工人小心翼翼抬上旗杆墩安放。旗杆斗侧面雕刻着一对漆金鳌鱼戏珠图案,在近午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,寓意着主人独占鳌头的运气。
当年科举制:
美国汉学家称重要性超过物质层面的“四大发明”
“用科举制度取代此前的荐举制度,在当年背景下是在公平选拔人才中迈开了一大步。时至今日,科举制度早已淡出视野,但其余韵犹在,没有哪一项制度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中国。美国汉学家顾立雅更将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性称为是‘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’,他认为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性要超过物质层面的‘四大发明’。”“更重要的,竖立旗杆斗可以让后人了解一段历史,让青少年懂得任何时代都需要读书人,读书求知,读书图强,以知识改变个体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一个亘古不变主题!”倡导设立这一旗杆斗的是广州“古痴”、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邹永生。
“其实美国人的评价是有道理的,科举制度是对以往所谓‘以德取人’、‘以能取人’制度的超越,是对血缘世袭和世族政治垄断的规避。这种公开考试、公平竞争、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制度,开通由读书人进入仕途的渠道。这种制度很快得到全民的响应。客观上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一种改变命运的机会,让普通人家子弟有了由读书而进入仕途的渠道。以至于在当时传出了‘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’的声音。”邹永生说。据《岭南陆氏族谱》称,广州就有3位逾百岁考生赴考,道光丙戌六年(1826) ,三水人陆云从以104岁高龄进京晋考。陆云从的年龄为历代考生之最,因而轰动京城传为奇闻。
旗杆斗制作:
规格“登科”“顺科”“旺财”皆为鲁班尺吉祥码
“因为城市建设的变迁,许多祠堂被拆除了,百多年前的旗杆夹在一些地方竟然被当作铺路石头,就算是个别幸存的旗杆夹,也是有座无杆无人知晓当年面目,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,鼓励后人励志发奋,需要及时抢救一段已经被人彻底毁灭遗忘的记忆。对于今天成长的年轻一代,不是老一辈人的介绍,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它的由来与历史价值,也不知道它所蕴藏人文史话。”为了查找当年旗杆、旗杆头的模样,邹永生一年前开始艰难的资料收集和研究。
查遍广州图书馆、中山图书馆和国内一些图书档案的相关记载,在大量史料中发现了当年旗杆和旗杆斗的图片和记载,根据《闽清县志》记载:福建闽清县十七都鹤炉下村的旗杆厝,1877年该厝詹绍安参加丁丑科殿试中的第二甲第二名,光绪皇帝御赐双斗旗杆与旗杆夹。在一些村志记载里,邹永生从中找到了当年旗杆斗的规格和制作方法:古时旗杆斗严格按照鲁班尺“顺科”、“旺财”、“登科”等吉利数字设计,外形上则以寓意直接的官帽造型。斗的正背面刻有一对戏珠鳌鱼,斗的两侧还刻下“吉祥如意”的祝福。戏珠的鳌鱼既有独占鳌头之寓意,又有走运避邪、佑护一方的传统意义。本次的旗杆斗的复原,就是严格依据史料记载复制的。
[1] [2] [下一页]
推荐阅读
(责任编辑:南京美力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