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栗山的文明使者——记“全国优秀志愿者”任治森
2013年03月20日 09:11:35 来源: 新华网
新华社昆明3月19日电(姜四权 梁洪清 朱映涛)作为部队对外扶贫助教联络员,成都军区驻滇某部上士任治森连续三年走进大山深处,帮助驻地麻栗山群众把300多亩坡地改造成了良田、26户特困群众脱贫、12个山里娃有了学上。他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“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”,被中央文明办评为“全国优秀志愿者”。
(一)
在云南省麻栗坡县境内,有一个汉、壮、苗、彝等民族聚居地,人称“麻栗山”。当地3000多人,人均耕地不足一亩。
2009年春,当地政府邀请驻军参与扶贫济困,任治森被上级任命为对外扶贫助教联络员。他的联络点是南油村。
从部队到村里,任治森走了几十里的盘山碎石路。途中,还趟过两条河。进村后,村民告诉任治森,就是这条河,曾在山洪暴涨时将两名小学生卷走。
几天后,部队请来的架桥队出现在村外,通往山外的小河终于有了桥。
麻栗山有两处水源,可以浇灌坡地。过去,村民们都是用牛车拉水。任治森见了,自己出资3000多元,买来水泥、沙石,发动村民,修起了2840米长的简易灌溉渠,300多亩坡地从此成为良田。
南油村地势高、土质贫瘠,经常遭旱。村里组建找水队、打井队,任治森第一个报了名。每天天不亮,他就从营区出发赶到村里,找水、清理水窖、搬运打井设备……
有一回,村里旱情严重,任治森自掏腰包买了150箱矿泉水,一箱箱给距水源最远的十几户人家送去。村里各家各户的困难,任治森都一一记在心里。隔三差五,他都会给乡亲们送去各种物品。
(二)
3年前,南油村村委会向部队提出,请任治森到村办的仅有一个年级12个学生的麻栗山小学支教。
第一次推开校门,任治森愣住了。房子是土坯瓦房,雨痕斑驳的墙面,没有玻璃的窗户,冷风呼呼地往教室里钻。12个衣着单薄的孩子,有的连脚指头都露在外面……
返回部队,任治森立即拿出2000元,给12个孩子每人买了一套厚衣服、一双保暖鞋、一个书包、一套文具。
学校没有旗杆,没有国旗。
2010年12月22日,在任治森的主持下,麻栗山小学迎来了建校以来第一次升旗仪式。旗杆是村民从家里砍来的杉树。没有伴奏乐,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高唱起了国歌。
任治森为孩子们设计了全新的课程。国防教育课,他领着孩子们去麻栗坡烈士陵园参观;兴趣小组课,他用笔记本电脑教孩子们学操作……
3年里,麻栗山小学这个全镇硬件最差的小学,每次期末统考成绩都是全镇第一。
渐渐地,任治森成了孩子们最离不开的人。
2012年12月的一天,任治森授课结束,孩子们涌上讲台要任治森“再讲个故事再走”。讲完故事他发现,他被孩子们用绳子绑在了讲桌上。
孩子们拉着他:“有人说任叔叔要离开部队了,我们舍不得你。”
后来,任治森留下了。
(三)
2010年初,一篇题为《孩子们需要您的帮助》的文章,在《中国集邮报》发表,作者为任治森。他用这种方式号召社会热心人士,为麻栗山的孩子们捐赠旧书籍、旧衣服和文具。
一时间,各种爱心包裹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飞到麻栗山小学。雷锋事迹研究会寄来了雷锋系列书籍,有人寄来铅笔、儿童文学等书籍、衣服,一位8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还汇来了1000元钱……
回到麻栗山,任治森在学校的黑板上,一个个写下捐助者的姓名。
募捐的成功,让任治森有了新的想法。他给自己所有的亲戚、同学和朋友挨个打电话。目的只有一个,让南油村3000多名乡亲都穿上自己募捐来的衣服。
一个个电话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爱心“蝴蝶效应”,不到一个月,就募集来4000多件衣服。
部队战友纷纷参与,把衣服一一清洗、消毒、晒干,上级也派出专车帮助任治森把衣物发放到村民手中。
2011年起,任治森发起的实物捐助,覆盖了南油村及邻近的3个村寨。
2012年,他又为南油村的学校邀请来大学生暑期支教团队,并协调云南电视台在南油村捐建了一个希望图书室……
无数人的爱心,通过任治森汇聚在麻栗山。
为了感谢任治森,南油村村委会给部队寄去一封感谢信。信中说:“他给了孩子们以希望,给了乡亲们以力量。感谢党派来了传播文明的使者!”
更多相关的新闻
| | 返回首页
在线投稿 |
(责任编辑:南京美力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)